“大拍在线”作为一家提供专业国际水产品互联网拍卖交易平台的企业,一直秉承“科学管理 保证安全 爱护海洋 共同发展“的理念,有序地进行着可持续水产业的拍卖实践与探索,不断促进国际可持续水产品消费。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过度捕捞 濒危程度令人堪忧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orientalis),又名东方蓝鳍鲔、太平洋黑鲔、黑瓮串、黑暗串,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多分布于北太平洋温带海域,栖息深度1-2000米,体长可达300公分,为大洋性洄游性鱼类,成群活动,属肉食性,以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养殖鱼类。
我们熟知的日本料理中寿司和刺身的食材无疑会较多的选择金枪鱼,而蓝鳍金枪鱼肉的脂肪含量达到15%,比其他金枪鱼高得多,并入口即化。所以,蓝鳍金枪鱼丰腴的腹肉生鱼片当属日料中的顶级珍馐。

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太平洋地区的蓝鳍金枪鱼产量急剧减少,如在墨西哥南部的海湾地带,金枪鱼渔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渔民捕捞大量金枪鱼幼鱼,将其放入网箱养大后再高价出售,这些鱼除了销往日本,还进入美国,中国,韩国等饮食习惯偏好鱼类的市场。并且,随着日式料理在全球的普及,世界各地对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食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各大产区一哄而上的过度捕捞,最终,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价格居高不下。
蓝鳍金枪鱼的体型一般能够1到3米,体重在150公斤左右。据媒体报道, 2013年,一条重200公斤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在日本以17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由于名声鹊起而引发的过度捕捞严重危及了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种群数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4年11月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将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与河豚一起列为“灭绝危险正在增加”的濒危物种。
今年4月ISC(北太平洋金枪鱼类国际科学委员会)发布的有关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资源评价报告,震惊了业界。数据显示2014年的种鱼资源量为1万6557吨,只占初期资源量(未开展渔业捕捞时代的资源量)的2.6%。而历来以种鱼资源量低至初期资源量的10%,即被定义为“资源崩溃”。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低至初期资源量的2.6%引起的“资源崩溃”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目前对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对幼年(未排卵)鱼群的过度捕捞,多数这种情况发生在日本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域。但是,日本方面已经表示,为保护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会更密切关注渔业捕捞状况。
在墨西哥湾,现在较为“流行“的做法是,把大量捕获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放进恩塞纳达港附近的海水网箱中进行养殖。从而提高鱼肉的油脂含量,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除了墨西哥以外,在澳大利亚的南部海岸和意大利东部的亚得里亚海附近,各个种群的金枪鱼都被大量赶进海水养殖场中。
“但是,仅仅这个过程就花费了养殖企业巨大的成本,其实不是很划算。”史密森学会的渔业科学家布鲁斯·科莱特(BruceCollette)说,“为了要得到一条达到预想尺寸的大鱼,他们一下子要捕这么多小鱼,如果不是因为金枪鱼这么值钱的话,这样做实在很不划算。”
科莱特表示,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虽然偏好温暖的海水,但是它在冷水中同样能存活,这在金枪鱼种群中是很少见的。多数蓝鳍金枪鱼实际上是在日本或韩国附近海域繁殖出生的,但是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会随洋流远距离迁徙到墨西哥湾附近进行繁殖。科莱特称,相比起他在1958年出海捕鱼的时候,现在的金枪鱼数量减少了80%到90%左右。“对金枪鱼捕捞来说,现在真是僧多肉少。”
目前世界各国在蓝鳍金枪鱼的捕捞上采取配额制,对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日本当局表示,从2015年起,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幼鱼的年度捕捞配额已经严格控制在4007吨以内。
而墨西哥2014年规定海域内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定为5000吨。在大西洋,负责大西洋和地中海金枪鱼资源保护的ICCAT(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国际委员会)在2010年曾把东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全球配额削减到14900吨。